彭博社周一撰文指出,中国科技产业巨头们在几年前非常看好在线医疗健康领域,但几年之后,他们仍未找到一条可持续的盈利业务模式。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亿万富豪马云在2014年公布了其欲让中国医院变得更好、药品更便宜、人们更健康的雄心壮志。
中国科技产业的其他巨头也开始看好医疗健康领域,单是在那一年,中国互联网健康领域的投资激增了约6倍,达到14亿美元。此后,百度开发出了一款移动应用,让医生在线能够向病人提供咨询服务;腾讯也对众多的初创公司进行了投资。借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健康”),马云不断推进自己的计划,尝试把医院服务带入互联网,并搭建起一个网络药店中心。
三年过去了,从巨头到小型初创公司,绝大多数的中国科技公司,正努力从这些投资中赚钱。因为监管政策的突然变化,阿里健康羽翼未丰的药品跟踪和在线药店业务已处于瘫痪状态。与2015年巅峰时期的股价相比,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阿里健康股价已累计下跌了70%以上。
市场调研公司VC Beat提供的数据显示,继前一季度下滑41%之后,中国数字健康产业在2016年第四季度吸引的投资额又下滑了10%。而关注TMT领域创业与投资的数据库IT桔子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健康领域已有至少26家初创公司关门歇业。
“许多人在2016年开始意识到,许多项目都处于亏损之中,且毫无盈利的希望,”复星集团风投部门前投资经理王一培(音译)表示。如今,王一培在北京的一家公立医院任职。
赚钱模式
像马云这样的亿万富豪有理由看好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开始患上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他们更愿意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通过互联网连接病人、药店和医生,似乎是一种赚钱的模式。
在2014年举办的一场论坛中,马云在谈到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面临的潜在机遇时曾表示,“今天的水,空气和食品安全,肯定会导致我们的家庭在未来十年内面临许多的疾病。”
按照阿里健康当时的愿景,未来中国任何一个病人都可以在其咨询平台向知名医生问诊,把处方带到其电子药房,并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物流网络把药品送到病人家中。
不过监管机构在去年终止了实验性的项目,不再准许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商城在内的少数电商网站销售非处方药。阿里健康曾计划对类似的网络销售收取服务费。
中国食药监局在去年突然发布了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规定,但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相关技术维护仍旧是阿里健康在做。这个决定,等于是切断了阿里健康的主营收渠道。此外,目前仍无迹象表明监管部门会放开处方药的在线销售,而阿里健康的投资人对此已期待许久。
在阿里健康不断进行投资的同时,却很难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该公司的亏损也从截至2015年3月末财年的约1300万美元,扩大至截至2016年3月末财年的3000万美元。阿里健康在电子邮件声明中称,该公司一直扩展药品追踪技术,让消费者使用它来追踪食品和保健品的原产地。
科技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难以施展拳脚的主要原因,是在被国有医院和政府保险控制的体系中,缺少与他们进行合作的保险公司。向移动医疗健康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Unicorn Studio创始人罗杰·刘(Roger Liu)表示,中国的制度是保守的报销驱动模型,不会对创新服务付费。
创新服务
百度董事会主席李彦宏在去年11月上海举行的一次会议中表示,缺乏医疗数据,让百度正从事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工作变得困难重重。罗杰·刘说,“中国整体的医疗健康数据库并未上网。拥有这些数据的机构和部门不会分享此类数据。没有数据,何谈在线医疗健康?”
百度在上周发布声明称,将关闭部分医疗业务,把健康板块并入人工智能和搜索团队。该公司在中国政府去年打击医疗广告之后,重新调整业务策略。医疗广告是百度利润丰厚的一块业务,但政府的打击导致2016下半年该项业务营收急剧下滑。
丁香园是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提供医学、医疗、药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交流平台、专业知识、最新科研进展等。该公司在2014年收到了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品牌总监赵兴(音译)表示,该公司已开设了三家使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健康服务的实体店诊所。他说,每家丁香园实体店诊所的投资约为人民币1000万元(约合140万美元)。丁香园清楚实体店诊所赢得声誉需要时间,实现盈利可能需要三年。
通过在数座城市建立在线医院存在,腾讯支持的另外一家初创公司微医集团在去年的营收达到人民币12亿元。微医集团表示,该公司计划携手线下医院,未来三年内建立100家线下医院。
科技产业面临的挑战也来自于其他领域。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最近就表示,他正考虑成立连锁医院。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在线医疗健康市场,帮助减缓公共体系过于沉重的负担。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许多企业仍不愿意放弃在线健康业务。最近几个月,阿里健康收购了一家实体连锁药店,让其有资质成为电子药房。阿里巴巴集团则表示,健康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将是网络销售非处方药。自去年6月以来,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已签约使用阿里巴巴集团的产品追踪平台。
风投公司Matrix Partners合伙人埃里克·于(Eric Yu)表示,“许多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不断有企业破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线医疗健康市场没有机会。遵守政策,为现有的服务提供商带来增加值,就会发现充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