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谁也没能提前预测到,2020年会是以“宅”这样的方式开始的。新年至今,疫情防范迅速席卷整个国家,所有人都过了一个家里蹲就能为防疫做贡献的春节。
“口罩”脱销、“贺岁”撤档、“文旅”谢客、“假期”延长、取消各种聚餐活动,一众春节民俗在这位“对手”面前黯然失色。文化消费势头急转直下,可以想象,翘首企盼的春节红利“覆水难收”。而最可怕的莫过于,疫情带来的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一时间,几乎整个中国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这次疫情对对未来的经济产业影响会有多大?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出来。
虽然宏观层面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微观层面上看,影响却不小,尤其是服务业,比如餐饮、酒店、旅游、线下消费、线下商业等等,甚至包括珠宝奢侈品、肉制品消费等等。
这种微观层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每个人都身在其中的。
当整个中国进入到了疫情防治的行动之中,各地采取限制流动措施,对各个实体经济行业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蝶变,互联网世界推陈出新
对比了2003年“非典”后的产业影响。餐饮、酒店、线下消费、线下商业在疫情解除后,基本一个季度左右就可以修复;入境游、大型会议等行业,基本上需要3个季度左右才能全面修复。很多产业可能会从业务特点上,从商业形态上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产业整体走势。例如当年“非典”情况下,崛起了一批像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公司。
疫情对消费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继而进一步左右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行业发展趋。那么,疫情之下互联网世界又发生了哪些惊人的变化?
一、关于14亿人口现代化治理的相关产业,未来一定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如何管理好14亿人口的衣食住行与安全健康生活,是人类历史上都没有经历过的命题。未来在灾备、防控、防灾、应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务14亿人口,让大家更好地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带来一系列的产业机会。
所以在社会整个治理体系升级方面,互联网企业有了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业务上体现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医疗体系、农产业供应链、物流效率、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
“网络”与“渠道”下沉是很重要的趋势,并且结合大数据等相关的技术,受制于疫情后物理“隔离”等带来的影响,三四五线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活动可能被迫转到线上,疫情的影响将强化这一趋势。
另外,在产业链上,体现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包括更全面的数据化、智能化、更大范围的系统平台、甚至具备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各种新型科技力量会不断应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务14亿人口的现代社会治理方法上。
甚至包括一直以来讨论的医疗配套体系的问题,在这一次疫情中,分级诊疗问题再一次被放大,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是个重大命题。
分级诊疗在国内其实是一个长期问题,这里涉及到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包括医共体的进一步建设、医疗数据化的进一步完善、远程诊疗的升级、健康档案的数字化与云端化建设等问题,乃至包括未来进一步待开发的特种机器人、智能医疗看护等等,还有各种快速检测试剂、疫苗、药品等等领域,都是值得关注的产业机会。
二、“线上行为替代”,即线上场景对线下场景的加速替代
《囧妈》的免费放映,意味着整个线上娱乐进一步对线下娱乐的替代,很可能《囧妈》会导致线下院线革命的开始,最后院线可能只剩下基础的社交需求,未来大型电影的首发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在线上展开。
再比如一直被看好视频会议领域。过去中国主要做终端应用,买单者主要是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但这一次疫情可能会全面加速中小企业的视频会议行为。在疫情环境下,视频会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此次很可能会加速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成长。
还有在线办公,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线上业务流程管理、在线教育等等领域,这些行业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原本线下的行为转移到线上。最开始的契机是因为躲避疫情,而一旦成熟后,可能成为一个常规工作方式。就好像当年电子商务,一开始是因为“非典”无法购物,但时间一长发现,这是一个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方式,由此带来了万亿级的电子商务产业二十年黄金发展期。
“线上替代”这件事,意义非常深远。长期来说,它会影响到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分布、房地产行业。
多点开花,全员进化
娱乐模式3.0
疫情影响下,全员宅在家,游戏、短视频在内的在线娱乐得到了异常活跃。今年春节,国民对手游的热爱超过了预期。《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两款明星游戏更是展现了超强的吸金能力。有互联网研究团队经过计算《王者荣耀》除夕当天的日峰值流水高达20亿元人民币。
除了游戏,“宅经济”也推动了长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各个视频平台日活月活出现了大幅增长。
危机中一些商业模式也在演进和分化,比如直播和很多行业的结合会加速,像直播相亲、直播教育、直播健身。
整个电商产业链有多个沉淀价值点,引流、获客,最后才是转化。正常时期,用户获取环节可能面临其他营销方式的分流。但在特殊时期,通过线上的内容运营,用户聚合效果更明显,在线时长变多,也变得更有耐心。疫情期间,背靠互联网整个电商产业链前面几个环节的效率和比例明显放大。
相对依赖线下零售或线下转化的业态,擅长内容营销的电商公司依托抖音、快手等平台能够提高转化率,待工期间可以通过内容运营积累大批潜在用户。等到复工,就会把营销价值转化成最终销售额。
生活服务3.0
疫情催化了配送到家各种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几个平台在春节期间都出现了订单量暴涨。
线下需求转到线上后,各大电商和O2O平台获得了一批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尤其是生鲜电商,很多消费者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接触生鲜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线上平台获客成本高企、获客难度加大的紧张局面。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家都集中在线上买菜,导致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爆发,而电商平台事先也没有预想到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即便调动所有的资源一时间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有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每日优鲜官方公布的数据,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累计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春节七天的总销量突破4000万件。
另外,像盒马鲜生、美团买菜也都出现了订单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陡增的订单,对于依靠互联网发展的生鲜电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让用户习惯了线上买菜。即使线上消费带来的体验感,与线下消费的感觉大有不同,但是培养习惯一旦养成,即便等到疫情结束也会保留下去。
此外,生鲜平台的200g、300g等小包装,也更加迎合现在年轻消费者的偏好。
第二,消费者接受了生鲜电商平台菜品的“贵”。相比于菜市场的价格,生鲜平台绝大多数的菜品价格其实更贵。只不过,为了降低消费者对“贵”的敏感性,平台将菜品拆分成150g、200g和300g不等的小包装,在感官上造成更便宜的错觉。
在疫情面前,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用户只能通过平台下单,通过“抢菜”这样的行为,在用户心目中“价格因素”不再排在第一位,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和“方便”。因此尽管疫情对整个经济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困难,但对生鲜电商来说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企业服务3.0
在众多上班族无法坐办公室的时期,兼顾在家隔离与在线工作的远程办公工具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企业远程办公涉及到即时通讯、协同文档、在线会议、云盘以及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等多个领域产品和服务。任一细分应用场景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作为巨头公司产品,已拥有大批用户;石墨文档、小鱼易连等创业型公司也曾获得上亿人民币融资。部分公司基于既有产品,在疫情期间针对“在家办公”推出了新举措,比如升级原有功能、上线健康板块、免费开放等。
除了远程办公场景中的各种协同工具之外,企业运营在线化这一趋势也将加速发展。
有人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和线上化是一大趋势。当年“非典”之后,京东、淘宝使得C端消费开始线上化。这一波疫情和上一波“非典”的典型不同之处是B端(企业运营)的数据化和在线化。
另外,云计算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视频会议、协同办公、视频点播都会较快增长,5G的推进速度可能也会更快。因为在5G支持下,这些应用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以变求变,疫情过后,你我皆可是黑马
对于所有的行业来说,这次疫情是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对于互联网行业和相关领域来说,经历过这次疫情会加速其整体发展。
疫情是危机,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个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寒冬让企业优胜劣汰,挺过去的企业将会拿下“春天到来之时”更大的市场份额。
剧烈的市场动荡往往也是资本和企业抱团求生、行业进行战略整合的好时机。最初的恐慌消退之后,有实力和远见的资本和企业,可以和大企业、银行合作,操作超大型一级市场交易。这些交易往往会重新定义下一轮市场恢复后的行业格局。
而且疫情结束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是可以预见的。如果创业者能在这次疫情和全球封锁中深刻反思,抓住机会,同时开启科技创新的新增长引擎,就有希望往前走出更大的一步。
不过,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对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来说,资本还是很难帮上大忙,考验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韧性。于此,商界传媒针对中小企业在疫情之中的困惑,推出了相应的服务,与企业一同共渡难关,详情见后文商界传媒“企业驰援行动”倡议书。
每次大事件背后,都孕育着商机,这次疫情之下,随着人们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互联网行业里也会有一些企业悄然崛起,疫情之后,谁能脱颖而出成为黑马?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中国移动段晓东:历时十五载,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网络
“曲线救国”,Google和Facebook寻求开通PLCN海缆的替代方案